
為什麼我們會有拖延的心態?
史蒂芬 金,每天3~6小時生出經過校正和重複檢視的6頁進度
為什麼我們會有拖延的心態?
最近結束了一部小說,在進行下個故事之前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時間,也利用這個時間,重新整理踏上這條道路的心緒。
「沒信心」,是我在寫作路上很常面臨到的狀況。
當點閱率不高時、沒有人回應時、卡搞時,內心總會有聲音冒出來,譴責自己「你真的好爛啊!怎麼這樣一事無成?」
這實在是太常見的情形!在決心踏入寫作,一路不斷的思考,嘗試分析內心的聲音,也就是某一種形式的恐懼,今天就來討論:沒信心時,怎麼辦?
其實會沒有信心,很多來自「負面思考」。
人的內心有一塊消極區塊,喜歡否定自己,不論是努力、才華或是價值觀,它時常自以為是的下定論。
因為我們周遭有太多令人洩氣的事情發生,當眼光看著不好的消息,想法也漸漸會被同化,誤以為世界只有腐敗,而間接影響到自己的信心。
有一部分,是面對未知的不安焦慮,害怕自己失足之後再也無法站起。
現在來認識人們內心負面情緒的來源:批判、固執、討好、求勝、自憐、勞碌、控制等等(推薦好書《正向智商:人生成功幸福的關鍵》)。
其中最大的原因是「批判」。
就如我上面的想法,有很多都是對自己的否定,而解決方式就是跳脫否定。
這跟如何對抗憂鬱其實很像。
物理上的方式,就是多運動。運動可以鍛鍊體力、讓身體更健康,也可以促進身上的化學因子,比如腦內啡,是十分實際的療育方式。
另一種比較內心層面的,就是排除這些想法,有人說靜心冥想、傾聽自己的聲音,但我覺得可以從改變心態作起。
交完兩萬字作業,終於有時間整理參加「明星創作班」的感想,也算是為自己創作的路上做一點小記錄 (❛◡❛✿)
最初,參加這個活動最大的目的,是想認識同樣在寫作路上的小夥伴。
平時自己一個人面對電腦奮鬥,有時候心靈會覺得很枯竭,也或許是寫作到了要邁向下一步的坎,覺得有些迷茫,剛好看到這場活動,幾乎沒太多猶豫就報名參加~
也很幸運參加了創作班,講師們的人生經驗成為創作道路上的養分。其中最深刻的體悟,大概就是原來自己不是這麼孤單辛苦,這條路上有許多前輩同樣如此披荊斬棘過來。
接下來稍微介紹上課的內容。
我是在創作B班,但不論AB班,導師都是溫暖熱血的東燁(穹風)老師┌( ಠ‿ಠ)┘
東燁老師真的是很用心的老師,這三天的課程非常認真的準備課程,想要帶給學員豐富收穫,也不停叮嚀我們寫作路上會遇到的困難,與心理的調適。
老師強調,「寫作,要是一件好『玩』的事」。決定投入寫作的小夥伴,內心一定有一股熱忱想要表現一些什麼,但這份熱忱不是要形成壓力,其實創作是一件更有趣的事情,不要不小心就忘記樂趣(笑)
而且最重要的,當一位「好作家」的首要條件,就是要將作品「寫完」。
光是這兩大重點,就讓人銘記在心。
第一天,有肆一老師的演講,老師談論到在現在的網路時代,作家生存的方式。老師的個性和文字一樣溫暖,演講中提到許多人生經歷,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,肆一老師說自己曾經在網路言論中感到迷惘。
在經營網路人氣,會接觸到一些不太喜歡自己的人,或許酸言酸語發表言論、或許批評。
曾經他試圖想讓這些人喜歡自己,而做出改變。然而就算改變,這些人仍舊是不喜歡,老師發現其實最重要的是原本支持自己的粉絲,「不要試圖想要所有人都喜歡」,不要去變成別人,有些人就只是想討厭而已。
在演講中,老師也提到一些創作的架構,用他的新書《遺憾收納員》做例子,也是讓人收穫良多。
最重要是,肆一老師本人真的好帥!
最近與即將畢業的朋友聊到未來方向,一些想法想和大家分享。
畢業後,未來該何去何從?相信是許多人會遇到的問題。
曾經不相信自己能走上作家路,到現在一邊兼職一邊寫作,我認為工作之於人,可以分成兩種類型。
第一種是:不論做什麼,以能賺錢為目標。
第二種是:希望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,並逐步成長。
這兩種沒有誰對誰錯,只是人生的看法不同罷了。
首先第一種,你可能是某公司的小螺絲釘,到了禮拜一就很憂鬱,覺得上班很義務的人群。
目前工作可能不是你的熱忱方向,你可能也沒有對某一個領域感到特別有興趣。我要說,這樣很幸福。
因為在下班後,可以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。或許會有家庭,或許會找朋友狂歡,也可能追劇或買一本小說支持作家。
如果你對工作的概念就是賺錢,非常強烈建議,如果待的是總要加班的公司,趕緊辭職吧!因為一天三分之一已經耗在公司,不能再犧牲更多東西了!把下班時間留給自己,不管是要娛樂或是精進自己,都好。
我目前會找兼職工作,某一部份就是因為能準時下班,剩下時間我可以寫作,這是我的平衡。(雖然現在投入工作的逐漸時間拉長QQ)
第二種,希望從工作中帶來成就。
這一類人,你可能會花很多時間在摸索自己的領域,會有一段時期很辛苦,對於自己的目標感到迷茫,對上班方向感到痛苦。我要跟你說,沒關係,因為你在路上,你是正確的。
想在工作上獲得成就,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。因為必須四處尋找願意犧牲的領域,還要尋覓與自己相性合適的公司。想想這些就很困難了呀!
不過花在找尋的時間,並不是白費。
這一類人,工作會和生活緊密結合,下班後可能還會為了公司的事情忙碌。但是會很快樂,因為那是想做的事情。如果是這類人,還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位子,別害怕,持續前進也是累積經驗,在職場轉換中,會漸漸被帶領到正確的方向。
前言:
在參加的小說社團裡,看到有寫作同伴發表、對於寫作與考試讀書的掙扎。
想起求學過程中,體悟對寫小說的熱誠,同時也痛惡時間被讀書與考試佔據,那時年輕的自己。
現在以過來人的身份,或說,已長大後的自己,我想對過去的自己說一些話。
「我沒有變成令你失望的大人,我仍堅持住你的夢想。」
我想,過去的我,應該會昂首綻放笑容吧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下是我對那則留言的回覆:
哈囉~你好。因為也經歷過這種撞牆期,或許可以稱為過來人,提供一些我的經驗與想法!
首先,我希望你能深呼吸,放鬆心情來看我的回覆。
──很高興你在這麼年輕就找到你的方向。
在我從大學畢業後,看著身邊的朋友,即使快25歲,仍有許多人沒有定位好自己的目標,以及自己想做的事,所以恭喜你,你很年輕就找到了!
而且可以說,你是現在和我們一起在文海裡奮鬥的夥伴,而你的煩惱,過去的我也曾經煩惱過。
我很明白,那種很想將腦中所建構的世界表現出來的衝動,甚至有許多好點子,彷彿前無古人後無來者。所以我打開電腦,開始寫作。
那段時間,我很快樂。因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真的非常愉快。不過同時面對讀書,我可能比較現實,那時高中的我清楚體認到未來很難靠當作家吃飯。
雖然一開始是我不相信自己有才華,因為寫作的人很多!我也很憧憬乙一,他十七歲就出道,而眼看我十七歲就要過去。
之後,由於生存與現實問題,我決定隨著教育體制讀上去,考大學,並好好畢業。
如果你問我後不後悔這個決定?雖然斷斷續續有在寫,但我將寫作這件事擱置了好幾年。